泰剧吧

泰国文学史简介 泰国文学发展历程(3)

亲,请搜索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 泰剧吧 获取最新资讯~

泰国的新文学是20世纪20年代末兴起的。那时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的经济危机,泰国也受到它的严重影响,经济凋敝,民不聊生。1932年终于爆发了资产阶级维新政变,泰国从此成为君主立宪的国家。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,教育的普及,报刊的增多,留学生的派遣,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文学的翻译和介绍,使泰国文学在内容、形式和创作方法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新文学很快占据了主导的地位,并深入到了平民中间。新文学的作家大多是出身于平民的知识分子,他们憎恶封建权贵,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。他们的作品力图表达这种思想,在塑造人物和选择题材方面都具有一些本民族的特点。新文学创始时期著名的作家有西巫拉帕(古腊·柿巴立)、马来·初披尼、阿卡丹庚、多迈索和索·古拉玛洛赫等。
西巫拉帕是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,这一时期他发表的长篇小说《降服》(1928)、《男子汉》(1928)和《生活的战争》(1932)都有很大的影响。《降服》写一个青年几经曲折,赢得了一个少女的爱情,表现了作者渴望变革、主张婚姻自由的思想。《男子汉》写几对青年男女的理想、情操和爱情纠葛。《生活的战争》通过一对患难与共的情人最后分手的故事,鞭挞了社会的黑暗,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。
马来·初披尼(1906~1963)的 3部小说《终身伴侣》、《无声的美》和《娜拉的心》,写了妇女为获得爱情、自由和幸福而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故事,因与当时青年的思想合拍而风靡一时,后来有不少作家竞相仿效。
阿卡丹庚亲王(1905~1932)的长篇小说《生活的戏剧》(1929)及其姐妹篇《黄种人与白种人》(1930)是首次写泰国人在国外生活的小说,前者意在说明生活、幸福和痛苦是无常的、难以预测,人生就象一出戏剧;后者告诉人们黄种人与白种人之间是难以相互理解的。这两部作品情节新奇,描写真实,引起了广泛的兴趣。
多迈索开始创作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作品。她的小说大多是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、泰国的风俗习惯、家庭和爱情等,手法细腻,富于哲理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,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。
1932年资产阶级维新政变前后的泰国新文学还处于初创时期,被泰国评论家称之为“黄金时代”,但思想内容和艺术性均较成熟的作品还不多。30年代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影响较大的作品有西巫拉帕的长篇小说《一幅画的后面》(1937)、高·素朗卡娘的《妓女》(1937)、玛纳·詹荣的短篇小说、雅可的《盖世英雄》和迈孟敦的《常胜将军》(1943)等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泰国进步力量比较活跃,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文学的发展,进步作家提出了“为人生的艺术”的口号以反对“为艺术而艺术”的主张。他们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写社会,揭露黑暗,指出道路,西巫拉帕的中篇小说《后会有期》(1950)、长篇小说《向前看》(1955),社尼·绍瓦蓬的长篇小说《魔鬼》(1957),伊沙拉·阿曼达恭和奥·乌拉功的短篇小说,乃丕、集·普密萨的诗等都是这类文学的代表作品。

相关文章推荐